信息技术(网监)系教研室教学科研工作职责
时间:2023-11-11 12:14 作者:信息技术(网监)系 点击:
一、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1、课程建设:做好课程建设规划和督导工作,明确本教研室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定期检查本教研室课程资源建设情况,跟进一流课程的建设进度及完成情况。
2、人才培养方案:配合专业负责人,组织本教研室教师按学校课程建设纲要规定,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探讨相关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构架,以指导教学。
3、教学任务:合理安排和协调本教研室教师所承担的教学课程与任务、授课区队、课次与时间等。协助系部确定或调整课程主讲教师和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主要参考标准为:教师的学历、专业、经验等基本情况,教师的个人意愿和适应性,近三年的教评总分、考评等级等)。
4、教材建设:组织教师选用合适教材,尽可能使大纲、教材与参考资料相配合且时间为近三年的教材,有规划教材的优先使用规划教材,并对教材的意识形态相关问题进行严格把关。对没有合适教材的课程,及时向系部反馈情况并建议系部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编写。
5、教学档案建设:负责本教研室师资队伍、教学文件、专业(学科)教学资料的档案建设与管理。组织各课程教师逐步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所必须的教学大纲、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规章制度、实习大纲、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习题集,要指定专人兼管,建立教学资料档案。
6、教辅资料建设:教研室要开展双语教学资料库、微课堂的建设工作,定期采更新本专业所需的教参教辅供教研团队学习和参考,并组织核心或主干课程授课教师录播慕课、微课堂等。
二、教研组织管理工作
7、教研活动:制定好本教研室教研活动计划,并负责组织本教研室教师定期(每周二下午)开展业务性教研活动,包括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课程专题讨论、组织教材分析、研究所任课程的教学和教法,以强化教学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具体组织形式包括:组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活动、互相听课、轮流主讲教学手段与方法等,并做好记录。
8、教学技能竞赛:教研室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公开课、优质课评选和教学技能竞赛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取得荣誉,并且总结推广教学经验。
9、教师考核:根据系部要求对本教研室教师进行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并每季度按照优秀比例(专职教师人数的10%)向系部推荐考核优秀名单,该结果将应用于系部年终考核个人评优评先推荐工作。
三、教师队伍建设
10、“双新”工作:组织安排新教师的试讲和老教师开新课的听课评教工作。
11、师资培训:组织师资培训等,以提高教育理论水平,规范教研、教改行为。对于新教师,要选派帮助和指导老师,定期检查其完成任务情况,促进他们不断提高。
12、职称评定: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他们进修、提高和职称评定。教师进修应以在职为主,自学为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提高教师。
四、教学教研检查工作
13、教学年度计划与总结:制定本学年度工作计划和撰写年度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中突出年度2项左右重点工作和特色工作,工作总结检验工作计划的达成情况。
14、教学过程检查:督促本教研室教师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全面履行岗位职责。协助做好期初、期中、期终教学检查。认真执行听课制度,掌握教学情况,对教师的考核提出意见。审定教学日志,检查备课情况,检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
15、试卷检查:督促本教研室教师按学院要求完成试卷批阅、核查工作,并按系部要求完成教研室试卷核查报告。
16、毕业论文:督促本教研室教师严格按照学校毕业论文工作手册要求开展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组织教师对所指导毕业论文进行核查,并按系部要求提供论文核查报告。
17、教学听课巡查:根据评估处对教学系部工作要求,结合系部教学巡查要求和安排,巡查系部教师课堂教学,特别是本教研室教师课堂教学,每学期完成8节课听课任务,并按要求记录教学巡查情况。
科研工作
一、科研组织管理工作
1、科研工作规划与总结:每年年初制定教研室年度科研工作规划,年末撰写教研室年度科研工作总结。
2、科研信息与通知传达:教研室要做好科研处和系部发布的各项科研相关通知的传达并及时落实,通知要求收集或撰写的材料应按照时间节点反馈和提交系部。
3、科研成果统计:每月收集汇总教研室专兼职教师的论文、科研项目(纵向和横向)、获奖成果、专利、软著、专著、教材、成果转化等情况,并填写相关统计表格。
4、科研任务:对标学院的教研室科研工作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和学院分配给系部的科研任务,将论文、科研项目(纵向和横向)、获奖成果、专利、软著、专著、教材、成果转化等成果指标分解落实到教研室的专兼职教师。特别是要做好教研室的博士、教授、副教授科研积极性的调动工作,掌握他们的科研任务完成动态。
5、科研档案管理及立卷归档工作:收集科研成果的电子版支撑材料(清晰扫描版)、纸质支撑材料、以及学术交流等活动的支撑材料。论文、专著和教材:封面、目录页、正文关键页;科研项目:立项通知、结题文件、项目任务书;获奖成果:获奖证书;专利:专利证书;软著:软著登记证书;成果:成果转化证明;学术交流:邀请函、照片、讲稿、新闻报道等。
6、教师考核:根据系部要求对本教研室教师进行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并每季度按照优秀比例(专职教师人数的10%)向系部推荐考核优秀名单,该结果将应用于系部年终考核个人评优评先推荐工作。
二、教研与带赛管理工作
7、教研活动:负责组织本教研室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把科研纳入教研活动内容。就论文撰写与发表、项目申请、专利申请、专著撰写等内容进行研讨和深度交流。
8、学科竞赛:鼓励教研室专职教师加入学科竞赛指导团队。学科竞赛团队包括:网络攻防、电子数据取证、程序设计、建模与人工智能、大数据。
9、大创项目:教研室应积极动员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原则上教研室每位专兼职教师每年至少指导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特别是要做好已立项项目推进过程中,学生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的指导工作。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毕业论文选题有机衔接和统筹,为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师队伍建设
10、团队建设:根据教研室教师研究兴趣,引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入系部科研团队或教研室科研小组,促进教师在研究方向上与学院学科重点发展方向深度融合。科研团队或科研小组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上得到有效指导、科研能力上得到尽快提升,形成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省级科研团队:基层社会智治与公安大数据应用科技创新团队。校级科研团队:公安领域建模与应用创新团队、社会治理与重大风险防控科技创新团队。
11、学科专业培训:推动教研室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学科专业培训,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12、学术交流:推动教研室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跟踪学术动态。
13、学历提升:积极推动教研室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升师资学历层次,提高教研室教师学术能力。
四、科研检查工作
14、学术规范检查:积极做好本教研室教师论文等科研成果学术规范检查工作和学术规范遵守提醒工作。
15、科研任务检查:督促本教研室教师按计划完成分解的科研任务,及时向系部提交教研室的科研任务完成情况和相关科研动态。
五、其他科研工作
16、临时性与阶段性工作:在科研平台申报与验收、科研团队申报与验收、重点科研项目申报与验收、专项科研活动等临时性与阶段性科研工作中积极完成系部分解的任务,收集整理相关支撑材料,撰写相关文字材料。
信息技术(网监)系
2023年10月12日